
图片创元网创元网
律师为什么要提坏人辩护,这不是助纣为虐吗?经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,说很多罪犯,明明就是罪大恶极,为什么还要律师为他辩护,这不明摆着是替坏人说话吗。你也许听过很多种解释,但可能扭头就忘了,今天我用最核心的一个词来回答你,没错,刑辩律师就是在助纣为虐。我没有疯,也没有在说反话,既然总有人说助纣为虐这个词,这还真的就是解决这解释最好的一把钥匙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几个字就可以表达复杂的意思,我们通常管这个叫成语,助纣为虐就是典型的浓缩型成语。图片
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司马迁的《留侯世家》,助纣为虐,指帮助纣王作恶,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。
甚至说这话都是多余的,基本上计算是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,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。
既然是世人皆知,那我刚才那句,律师就是在助纣为虐该怎么解释呢?
聊这个事儿之前,我们先来说几句三国演义,国庆的时候,带儿子去看易中天的《三国的天空》。
儿子问过一句,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呢?
图片
这还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,曹操的形象存在很大的反差,曾经他是坏人的代表,如今在易中天的笔下,又几乎成了最完美的英雄。
小孩子思维比较简单,为了避免出现刻板印象,就说了句,曹操不好也不坏,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。
四大名著要论影响力和被人熟悉的程度,那三国演义绝对的断层第一,因为中国存在着海量一页红楼梦都没看过的人,但几乎不可能存在完全不知道三国的人。
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,内心是当成正史来写的,这本小说写的非常成功创元网,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。
但事实上,如果你完全不读史书,只看三国演义的话,可能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,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戳中了,中国历史最大的痛点,负负得正。
图片
说三国演义七分真,那参照物实际上是三国志,跟三国志比起来,演义有七分真实,但如果三国志写的本身就有问题呢?
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,可以说是当代人写当代史,尤其是陈寿的身份还非常特殊,他属于失败者的阵营,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蜀国的投降派谯周。
一个刚被灭国的失败者,写的当代史,而且很多亲历者都还健在,这写起来纯纯就是万米高空走头发丝,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。
于是经常会有人问,关羽是不是被高估了,不就水淹七军,打了个打胜仗,怎么就威震华夏了。
这就不得不说陈寿的走头发丝艺术了,要知道陈寿写书的时候,是奉魏国为正统的,但作为蜀国人和写史之人,又不得不尽量客观公正的去书写。
于是曹老板尽量去夸,蜀国那些人嘛,隐晦的去写,功劳尽量少些,至于吴国,那就比较随便了,又战败又没感情。
中国后代为前代修史是个传统,客观公正的说,历史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,但有一个地方要特别注意,前一个王朝的最后面和本朝是混在一起的,这段历史往往会复杂的多,很多真相可能会被掩盖。
尤其是后面的朝代,要凸显自己的合法性,前一个王朝最后一任皇帝那必须是混用无能的,人民必须是水深火热的,要不然你解释不了自己的合法性。
图片
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,每个王朝的末期,皇帝和奸臣个个都跟基因突变了一样,一个个又蠢又坏,看的人是咬牙切齿。
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,所以我们知道的大部分昏君,可能跟真实的历史,差距很大,比如说创造了道路以目压迫感十足成语的周厉王,那暴虐程度,在历史上是能排进前几名的。
事实上,周厉王是个非常奋发有为的君主,是个改革家,正式因为他不想等死,想要有所作为,结果被泼了脏水。
作为周朝的王,他也并不用觉得委屈,因为他的先祖同样破了一盆巨大的脏水给帝辛,把纣王说成是残暴无昏庸无道,甚至连帮助纣王的人也被钉在耻辱柱上,成了助纣为虐的人。
当所有人都认为纣王是坏人的时候,仔细翻翻现有史料,纣王并没有周朝人说的那么坏。
图片
可以这么说,强大文明的商朝,被落后野蛮的周族给来了个偷袭,莫名其妙就被灭了,于是周朝人为了包装自己,就必须塑造一个最坏的形象出来,纣王就成了那个背锅的人。
讲到这里,一切就水落石出了,如果真的有公堂,纣王一定是那个大声喊出冤枉的人,哪怕所有人都说他是坏人。
说律师助纣为虐,真的是很好,一个简单的词汇,里面的故事,完全可以取代复杂的理论和制度设计,因为那些可能说完就忘了。
反倒是替纣王辩护,成了一个关键钥匙,周朝动用了国家的力量,来说纣王是个坏人,但纣王的好坏,必须有相关证据来证明,而不是大家都说他是坏人,他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,一定要凌迟处死才能解心头之恨。
你以为的坏人,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坏,助纣为虐也不是不行,经过证据的洗礼和辩论,才能让好与坏更加清楚,而不是一行来就一脚踩着纣王的头颅,说,看这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